建设科创平台 激发创新活力 世界动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县域是创新体系的“神经末梢”。
近日,在湖北大学宜都产业技术研究院,驻点工作人员正忙着和企业对接,为10多个课题组来宜都调研排定日程。
(相关资料图)
?
宜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园之世界首创冬虫夏草生态繁育基地。(徐磊摄)
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是宜都市的两大主导产业,相关规上工业企业43家,产值500亿元。2021年10月,宜都与湖北大学达成协议,依托其化学化工学院科研能力,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共建宜都产业技术研究院。
湖北大学宜都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之初,即将医药、化工作为主导方向,先后组织了200余人次的教授、研究生团队,走访对接企业60余家,开展蹲点攻关。短短1年半时间,已形成季戊四醇合成工艺改进、紫外线吸收剂新工艺研发等13项科研合作,部分已实现转化或进入中试。
“我们相当于就近‘借船出海’,有了这个平台资源,企业研发投入的质效提升了好几倍。”宜都华阳化工研发负责人覃华中介绍,专家团队很接地气,小的工艺问题、技术疑问,都是现场解决,课题合作也是花小钱办大事的感觉。双方合作的紫外线吸收剂UV3030新工艺研发即将于5月份进入中试。
湖北宜化楚星公司是亚洲最大的季戊四醇生产基地。长期以来,企业使用的生产工艺副产物甲醇以及后期环保除醛的成本较高,降低醛的用量就能减少副产物和环保压力。
2021年11月,研究院得知企业需求后,派出学校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李焰对接研究。2023年3月,研究团队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良后,可将副产物甲醇减少80%,环保除醛压力也大大降低,而且产品的色泽优于原来,降低综合成本10%以上。预计6月份完成结题并进入中试。
高效的转换效果,也大大增强了企业投入的信心。
湖北宜化集团精细化工产业副总裁裴丰说,在科技部门的引导和平台资源的支持下,公司每年研发经费已占销售收入的5%,相继开发微粉级季戊四醇、99%高纯季戊四醇、军品级季戊四醇、双季戊四醇等细分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抗氧剂、阻燃剂、航空润滑油等领域,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市场前景广阔。
规划占地49.68平方公里的宜都化工园,是宜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核心承载地之一。宜都高新区投资促进办副主任陈宏介绍,通过科技赋能,园区磷化工产业正加速向新能源新材料升级,园区已基本形成涵盖锂电池正极材料、电解液、辅材的产业链闭环,将建成国内最大的高端锂盐集聚区、国内最大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集聚区。宜都化工产业园已跻身国家绿色工业园区行列,预计到2025年产值可达1000亿元,成功实现绿色转型。
科技加持,为宜都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澎湃动能。
东阳光集团已在宜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大环内酯原料药发酵生产基地、全球唯一的生态繁育冬虫夏草产业化基地、全国最大的磷酸奥司他韦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铝电解电容器用中高压化成箔生产基地;
宜都市华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紫外线吸收剂生产基地,新产品“三嗪酮类”高端紫外线吸收剂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增长点;
湖北清江鲟鱼谷特种渔业有限公司建成国内最大的室内工厂化鲟鱼养殖基地,拥有110万尾鲟鱼储备,鱼子酱年产量突破100吨
……
一个个成果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市场订单。今年一季度,宜都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06.6亿元,同比增长2.7%;公共预算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13%;进出口额12.17亿元,同比增长45.57%。
科技平台的落户,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成果,还有高层次产业人才。经研究院牵线搭桥,楚星公司先后从湖北大学引进了37名研究生、本科生,并与其化学化工学院联合组建了研发中心。
除湖北大学外,苏州大学、三峡大学等产业研究院正在入驻洽谈。而且,宜都兴发、宜化楚星等龙头企业参与建设湖北三峡实验室,实现了研发在外、转化在宜都。2022年8月,宜都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持续进位至第63位。
下一步,宜都将在加大政策支持的基础上,探索引进具备科技孵化功能的金融主体,聚集优势创新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帮助宜都完善创新型产业体系,进一步凸显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和科技为民惠民的实效。
关键词:
2023-05-25 18:50:54
2023-05-25 17:52:39
2023-05-25 16:05:25
2023-05-25 14:46:11
2023-05-25 14:08:19
2023-05-25 12:31:43
2023-05-25 11:39:38
2023-05-25 11:08:17
2023-05-25 10:16:10
2023-05-25 07:13:49
资讯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