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讯息:书记谈民生|石门县:把民生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心坎上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杨鸿雁 设计 姚昂希
【资料图】
“民政部门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肩负着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等重要职能任务。”石门县委书记吴兴国说,做好民生工作,关键是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民政工作的全领域、各方面,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最基层、最后一公里,把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心坎上,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把民生工作做到“一老一小一困”的家门口、心坎上
“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民政部门承担着兜底保障最困难群体的重要职责,要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彰显党和政府的民生厚度、政策温度。”吴兴国如是说。
石门县是常德市曾经唯一的贫困县,低收入群体基数较大。面对这一现实情况,石门县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推进“阳光救助”“精准救助”、救助审批权限下放乡镇等模式,切实推动社会救助向精准、高效、高质迈进。
吴兴国认为,社会救助的“精准”更加体现在救助对象精准认定、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主动排查等方方面面,关键是要精准解决困难群体最急难愁盼问题,兜底线更促发展,送温暖更鼓信心。
近年来,石门县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但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问题。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较多,“空心化”凸显。
“我们深刻感受到,用心解决好养老服务问题,让老年人多一份幸福指数,让年轻人少一点后顾之忧,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增强更多的活力与动力。”
吴兴国说,推进农村养老事业发展就是要把养老服务落到老年人的家门口、心坎上。石门县真抓实干,丰富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邻里互助养老等服务载体,形成了“数字”(智慧)养老、社工驻家与“六助”(助医、助餐、助洁、助购、助学、助乐)服务模式。
未来将持续健全“以居家为核心、社区为依托、市场为支撑、医养康养相融合”的多层次、智能化县域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养老机构的承载能力与服务水平。
“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都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
在石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六包一”(校长、班主任、联村干部、村组干部、村儿童主任、家长,包一名留守儿童)落地生根,县乡村三级联动、“家校社”三方共管机制常态长效,孩子们切实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以基层治理创新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乡村治,百姓安。
吴兴国认为,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就是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引导好、鼓舞好,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石门地处湘鄂边界,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半的山区县。又因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基层治理存在不少“盲区”。
如何打通这一难点、堵点?石门县摸索出了基层治理的“进阶秘籍”。
石门县按照“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的思路,以“地域相邻、产业趋同、风俗相近、规模适度、群众认同”原则,在每个行政村划分一定数量的片区,片区内划分若干个屋场,形成以屋场为微治理单元的“两联两包”。
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党组织、自治组织联动包片区,党员、屋场员联户包屋场,做到“小事不出屋场、大事不出片区、难事不出村”,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为了人民”是价值取向,“依靠人民”是行动路径。
石门县通过党员带头干、走在前,普通群众对照学、跟着做,先后推出了“格言治家”“家庭文明档案”“清廉家庭”“村规民约赋能”等村民自治举措,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让村民自治得以落地。
“父老乡亲,你我倾听。治家格言,字字千金。家安天下稳,家和万事兴……”全文近800字的《夹山治家格言》,用夹山人民最熟悉的语言,道出公序良俗,淳化风土人情。
夹山镇还在原有“格言治家”基础上,创新建立“家庭文明档案”开展社会治理。档案设红、黄、黑榜,一户一档记录家庭成员的正能量事件、不文明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获“红榜”较多的家庭,每年授予“文明家庭”奖牌并表彰。
基层治理离不开科技赋能。石门县融合智慧党建平台、“一门式”政务服务平台、“综治信息平台”、“雪亮工程”社会治理平台和“屋场钉”村级治理数字平台,搭建形成了“一体四翼”数字化乡村治理架构,逐渐向现代化、精细化、精准化治理方式转型,基层治理内生动力十足。
关键词:
2023-06-29 11:53:59
资讯
品牌